7月19日,清华大学新闻学院2024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赴福建省国情调研活动正式开始。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新华社记者赵晨捷、中国日报记者纪海生、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张海翔、2024级国新班带班助理杨晨晞的带领下,清华国新24位同学启程前往福建省开展为期九天,以“沿海丝古道,寻侨胞文脉”为主题的国情调研。

调研支队抵达福州
本次调研的首站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师生在集团内的福建省新闻发布厅参加福建省情介绍会。介绍会由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柯宜达主持,他向清华国新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清华新闻学院长期以来对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传播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师生观看了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工作宣传片,随后,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国际传播部主任唐征宇对中心的发展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了更为详细的介绍。

柯宜达主持介绍会

唐征宇做介绍
福建国际传播中心于2023年6月在福建省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成立,以“福通五洲 见证中国”为发展理念,以“强内容、建矩阵、促融合、重外联、搭平台”为重要抓手,在成立两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更于2024年入选广电总局2024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新媒体平台建设典型案例。
“建矩阵”是福建国际传播中心的重要工作抓手。目前,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建立了以“Hola Fujian”为核心,包括联动达人、企业、政府机构账号等在内的传播矩阵,以汉语、英语、印尼语、日语四种语言对外发布,积累了超3亿的海外粉丝,影响力在中国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中排名前列。其中,中心孵化的“彩绘张世先”、“黄岩武术”等网红账号出海成果显著,实现多个作品单条播放量破亿,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而“神仙矩阵”则充分结合福建当地信俗特色,为妈祖、陈靖姑、关帝庙等开设海外账号,有效起到了团结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
“强内容”是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工作的另一重点。目前,中心已打造多个爆款品牌与作品。《四海传福》系列节目是对外传播语态创新的典型案例,其转变过去“华人华侨爱国爱乡”的传统叙事,重点讲述“福建人在海外各国为当地所做的贡献”,将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体制与经验进行传播。《Smile》系列微纪录片借助外嘴讲述当代中国,邀请老外分享其在福建工作生活的故事,分享其对当代中国点滴变化的理解。视频作品《李东宪:我怕台湾人忘记回家的路》以深度专访的形式,深入挖掘中国台湾跆拳道选手李东宪在领奖时举起国旗背后的感人故事,在海峡两岸引发广泛共鸣,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同学们认真听取省情介绍
面对一些海外社交平台限流、封号、降权的情况,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福建省还积极追求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福通五洲”出入境信息服务平台便抓住出入境人群这一庞大信息载体,实现对外传播的“落地开花、精准触达”,荣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应用创新类唯一的一等奖。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中心福建发布事业科科长曹智鹏介绍,福建省目前有近2000多万华人华侨,其具有巨大的出入境业务需求,也拥有庞大的信息传播潜力。“福通五洲”平台整合了涉外资讯、文化分享、网上办事、风险预警、境外求助等五大功能,集“资讯+政务+服务”于一身,既一站式解决了出入境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又能够通过华人华企将中华优秀文化带出去,为我国对外传播工作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曹智鹏做介绍
柯宜达为师生介绍福建省省情。据他介绍,福建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工作长达17年半的时间,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实践,为福建干部群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更将激励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取得更多成就。福建历史底蕴深厚,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妈祖文化、海洋文化、海丝文化等交相辉映。这里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离祖国宝岛最近的地方只有68海里,还是红色革命圣地、绿色生态强省、民营经济大省。

赖晗回答学生提问
交流环节中,同学们就福建国际传播中心的网红账号孵化经验、“Hola Fujian”、“MoliMoli”等外宣账号名称的由来、福建省面向第三世界国家的传播情况等细节积极提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副主任、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台长赖晗表示,社交平台上的自媒体网红账号具有巨大流量与独特优势,能够加强国际传播造血功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柯宜达处长、唐征宇主任和曹智鹏科长也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予以解答。

周庆安总结
在省情介绍会的尾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强调,国情调研这一实践教学方式是清华国际新闻硕士培养的重要模块,16年来,历届清华国新学子走遍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山山水水。今年的国情调研充分践行4月份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各高校国新项目前往延边、沿海省份开展调研,更加具有独特意义。他表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以中国为方法,以实践为导向,以当代为田野”,希望同学们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认真投入的精神和创新年轻的视角,深入扎根福建这块土地,努力提升自己的新闻报道能力和国际传播水平。

调研支队合影
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调研结束后,师生前往位于福州老城区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主道南后街游人如织,青石板路在无数步履的磨洗下泛着温润的光;严复故居中,“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的对联尤为醒目,镌刻着穿透百年的思想激荡;步入水榭戏台,一方清池如镜,倒映着飞檐翘角,凝固着闽韵风华。



学生在“三坊七巷”调研采访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坊七巷考察时曾表示,“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在三坊七巷,同学们有的调研沿街特色商铺的经营战略,有的深入考察古建筑雕梁画栋背后的巧思,还有的对专程前来体验福建非遗“三条簪”的中国台湾游客进行了采访。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嘱托,如今正化作莘莘学子的脚下丈量、眼中观察与心中感悟。
第一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大家既了解了国际传播的地方实践前沿,又体验了福州老城的深厚历史文化。24级国新硕士王雪莹表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开发的“福传五洲”让她对中国文化“造船出海”的方式有了更深的体悟和理解。24级国新硕士邱乐陶说到:“第一次在三坊七巷大街上找人采访,最初的确有些害怕,不敢与路人搭讪。但在搭档的鼓励下,我也慢慢放开了,表达也更加自如。”明天,清华国新师生将前往闽安古镇与福州新区,进一步深入体会八闽大地的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